本書作者沙蒂婭認為關鍵的鑰匙就是啟蒙和自由主義的歷史感和歷史意識。
雖然2023年1月公布的CPI會下降到6字頭的成長率(請見表三),但離Fed主席鮑爾通膨2%的目標區還有很大的距離。根據「極鷹派」聯邦準備銀行聖路易分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以泰勒法則推估的區間範圍是5%~7%(中位數6%),他特別強調5%是寬鬆條件下的鴿派政策,不具有效限制性,尚不足以將通膨拉回目標區。
何時停止升息?Fed停止升息的時間點,國內外市場的看法相當一致,約落在2023年第二季與第三季,筆者是認為會落在第二季,因為物價最早在第二季會落入2%目標區(請見表三)。根據Fed觀測指標3+1推估(請見: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放鴿」,然而看完演講稿,我卻對未來景氣前景感到憂心),勞動市場依然緊縮,仍然找不到工人,短期內工資率下降有限,Fed升息幅度再降一碼可能不會這麼快。最快可能會落在2023年3月21-22日的FOMC會議(請見表一)。美國、歐元區、英國、瑞士、菲律賓等國家央行各升息2碼(0.5%),台灣升息半碼(0.125%)。Fed主席鮑爾不止一次表示指標的預測相當困難,不能以短期的趨勢來做決策。
筆者認為預測的時間點可能太早一些。2022年Fed年終升息2碼上週(12/11-17)是「超級央行週」,一共有六個國家中央銀行召開利率會議:台灣、美國、歐元區、英國、瑞士、菲律賓等。三、員工都選在公司最忙時休假,雇主怎麼辦? 老闆們看完上面的規定可能會覺得頭疼,普遍產業都有淡旺季,如果員工選在旺季休假、人手又不足,該怎麼辦?其實,依照《勞基法》第38條後段規定,雇主如果有企業經營的急迫需求,或勞工有個人的因素,是可以相互協商調整特休的。
一、特休假排定權在勞工,雇主不能要求提供請假證明 特別休假立法的用意,是希望能讓所有的勞工充分休息、恢復勞動力,法令也有規定,員工在同一公司工作滿一定期間,雇主應給的特休天數。每到年底,就會開始有各種請假攻略,傳授員工該怎麼結合國定假日和特休,來形成連續假期好好放鬆。曾經有網友在臉書爆料,公司讓全體員工春節連假後晚一天開工,卻在事後才公告多休的這一天要從每位員工的「特休」扣除,這個也明顯違法囉。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但請假規定仍不能違法,例如:強迫員工將年度特休一次預排、限制只能在特定期間請休、禁止某些日子請特休等。資方唯有「具備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已與勞工協商調整」、「勞工如於所排定之特別休假日期休假,將同時嚴重影響資方之營業自由,致生資方或第三方之重大損害而顯然失衡」時,始不生違章責任。
《勞基法》在105年底修法後,已將特別休假的日期「排定權」交給員工(勞基法§38Ⅱ),因此員工可依自己的意願來決定特休日期,而在法律上的性質,員工一旦排定特休就屬形成權,不需要經過雇主同意就能夠生效。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Photo Credit: 《職場熊報》 又如果遇到員工在同一天集體請特休,導致企業營運困難,該怎麼辦?目前勞動部認為,雇主須舉證員工申請特休會妨礙企業正常營運,便可要求員工在特休日當天加班,但需要給加班費和事後補假一天,並在24小時內報備當地主管機關。聰明的老闆們或許可以思考看看,員工在休假後回到工作崗位是否更具備生產力、創造力呢?或許對公司來說,這會是十分有價值的一點。
雖然如此,建議勞工朋友們仍應該事先告知雇主,不應濫用這個權利影響公司正常營運。例如:寒暑假期間是旅遊業的旺季,員工如果在這段時間排特休,雇主真的無法調度人力,就可跟員工協商更改排休日期,但仍要經過員工同意才能調整休假喔。二、雇主不能要求一次預排年度特休,但可另訂工作規則約束 每當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有些雇主可能會希望預先安排好明年度的人力,然而,勞動部曾經函釋,雇主只能提醒員工排休,但不能在年初就要求員工將當年度的特休日期全部排好,更不能指定只能在特定日期才能排休雖然如此,建議勞工朋友們仍應該事先告知雇主,不應濫用這個權利影響公司正常營運。
每到年底,就會開始有各種請假攻略,傳授員工該怎麼結合國定假日和特休,來形成連續假期好好放鬆。另一方面,特休假屬於「有薪假」,也有別於一般的請假性質,雇主不能強制員工要「檢附請假證明」或「說明理由」才能請休,若拒絕員工請特別休假,可處2-100萬元罰鍰,並公布事業單位名稱、負責人姓名。
Photo Credit: 《職場熊報》 又如果遇到員工在同一天集體請特休,導致企業營運困難,該怎麼辦?目前勞動部認為,雇主須舉證員工申請特休會妨礙企業正常營運,便可要求員工在特休日當天加班,但需要給加班費和事後補假一天,並在24小時內報備當地主管機關。二、雇主不能要求一次預排年度特休,但可另訂工作規則約束 每當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有些雇主可能會希望預先安排好明年度的人力,然而,勞動部曾經函釋,雇主只能提醒員工排休,但不能在年初就要求員工將當年度的特休日期全部排好,更不能指定只能在特定日期才能排休。
由於公司內部規定員工有遵守請假程序義務,員工仍須遵守。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若擔心員工請特休假影響工作業務或臨時請假人手不足,雇主可在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中另外約定請假規定細節,例如:規範員工提前3天提出申請等約束方式。一、特休假排定權在勞工,雇主不能要求提供請假證明 特別休假立法的用意,是希望能讓所有的勞工充分休息、恢復勞動力,法令也有規定,員工在同一公司工作滿一定期間,雇主應給的特休天數。《勞基法》在105年底修法後,已將特別休假的日期「排定權」交給員工(勞基法§38Ⅱ),因此員工可依自己的意願來決定特休日期,而在法律上的性質,員工一旦排定特休就屬形成權,不需要經過雇主同意就能夠生效。
資方唯有「具備企業經營上之急迫需求」、「已與勞工協商調整」、「勞工如於所排定之特別休假日期休假,將同時嚴重影響資方之營業自由,致生資方或第三方之重大損害而顯然失衡」時,始不生違章責任。文:Ching 前幾年兩廳院爆出雇主拒絕員工請特休的爭議,當時這名員工已提前2個月依公司程序請休,主管卻不准假,最後還將員工記曠職扣薪,雖然員工前往申訴後公司已將曠職撤銷,但兩廳院這樣的行為恐怕已違法。
有越來越多的新創公司給提供優於勞基法的特休天數,哈佛商學院的研究也發現, 一年特休超過11天的員工,工作績效上比別人高30%,更有間外國公司為了鼓勵員工好好休假,提供2萬元旅遊補助,並要求員工在旅遊期間不准回任何公司訊息或電話。然而,當員工排好2023年特休假時若被雇主拒絕,雇主可能會像上述的例子一樣涉及違法,為什麼呢?以下用三點讓你快速搞懂。
例如:寒暑假期間是旅遊業的旺季,員工如果在這段時間排特休,雇主真的無法調度人力,就可跟員工協商更改排休日期,但仍要經過員工同意才能調整休假喔。曾經有網友在臉書爆料,公司讓全體員工春節連假後晚一天開工,卻在事後才公告多休的這一天要從每位員工的「特休」扣除,這個也明顯違法囉。
聰明的老闆們或許可以思考看看,員工在休假後回到工作崗位是否更具備生產力、創造力呢?或許對公司來說,這會是十分有價值的一點。三、員工都選在公司最忙時休假,雇主怎麼辦? 老闆們看完上面的規定可能會覺得頭疼,普遍產業都有淡旺季,如果員工選在旺季休假、人手又不足,該怎麼辦?其實,依照《勞基法》第38條後段規定,雇主如果有企業經營的急迫需求,或勞工有個人的因素,是可以相互協商調整特休的。但請假規定仍不能違法,例如:強迫員工將年度特休一次預排、限制只能在特定期間請休、禁止某些日子請特休等不過新德里都會區的大部分空汙都是當地造成的,所以到12月農民焚燒秸稈結束後,情況並不會好轉。
印度雨季通常在9月結束,所以10月開始空氣品質就會惡化,隨著氣溫下降和風力減弱,空氣汙染物在大氣中滯留的時間被拉得更長。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只要是超過60歲的民眾,都會被認為是不健康的,因為他們已經年累月暴露在這種空氣品質之下。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所屬的印度人民黨並未在首都執政,而是由反對黨印度民主聯盟黨(Aam Aadmi Party)出任市長,兩黨之間幾乎沒有合作。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11月份的汙染更加嚴重,尤其印度北部旁遮普邦(Punjab)和哈里亞納邦(Haryana)農民會焚燒農作物殘留的秸稈,讓汙染更雪上加霜。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專家表示,農民只有很短的時間準備種植冬季作物。在新德里都會區,很少有人用空氣清淨機或戴口罩來保護自己。該指數衡量的是,空氣中夾帶可到肺部深處的PM2.5微粒程度,這些微粒會引發包括癌症和心臟問題在內的致命疾病。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中國蓋水壩,印度直跳腳——但印度也對鄰國幹一樣的事情 從印度與台灣的案例初步比較:犧牲土地資源所產生的綠電,真的能算是綠電嗎? 【圖輯】我們除了悲傷什麼都沒有:印度400萬窮人,戒不掉對煤炭的經濟依賴 泰姬陵「變色」印度法院要求政府找外援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這個快速擴張的城市正在失去周圍為數不多的森林,非法採礦正在剷平附近一座座的山丘,為建築業提供建材。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印度最高法院指責官員們未能降低空氣汙染,並要求德里政府、鄰近各邦和中央政府要共同努力改善空氣品質。每年冬天來臨時,印度北部平原和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上空都籠罩著霧霾,政府的政策幾乎無助於淨化空氣,數百萬人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當霧霾嚴重時,印度政府會禁止建築工程,並關閉學校以保護兒童,但他們承認並沒有足夠的資源,有效打擊非法行業和執行汙染排放的監測。但與人工收割不同的是,機器採收後會在田裡留下稻草和秸稈。